这也说明,“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、最牢固、群众最放心的建筑”,不只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埋头苦干,相关抗震加固工程的信息也要公开、透明。一个地方的学校和医院,无论建设得多么坚固、牢靠,都应该详细地告诉当地的民众,老百姓对这些工程了解、知情,才会放心。
3月18日至19日,温家宝来到云南盈江地震灾区,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。温家宝表示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、最牢固、群众最放心的建筑。
“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的建筑”,这也是很多民众的心里话。相信,温家宝总理所言,不仅仅是针对盈江地震的灾后重建,对其他地方来说也是警醒和督促。
提高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的抗震级别,重要性已经无须赘言。自从2008年汶川地震后,我国对《防震减灾法》进行了修订,明确规定“对学校、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,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,采取有效措施,增强抗震设防能力。”此后,对于学校和医院的安全问题,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,很多地方不但对学校和医院的抗震能力做了全面的检测,而且,各地也纷纷拨付专门经费进行加固。
不过,近年来,从各地执行的情况来看,一个相当普遍的情况是,各地对校舍加固工程都非常重视,但是,医院的抗震加固工作则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。比如,日前北京市各部门公开了 2011年的预算,从市教委的预算中,我们可以看到,今年对中小学校舍加固的预算为20亿元,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的标准补贴。而在卫生局的预算中,对医院加固的经费则不太清楚。
在当下很多地方也是如此,往往是校舍加固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,而有关医院加固的消息却并不多见。如果当地对校舍和医院抗震加固同样重视的话,在预算中,或许我们就不会看到有关经费支出的巨大差异。
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,要么是医院都非常牢固不需要大规模加固,要么就是医院加固在地方财政预算地位还不突出。当然,前者只是理想中的状态,通过网上检索,我们还是可以发现,无论是北京还是全国各地,这两年很多医院也都做了加固工程,有些医院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。但是,综合来看,公众对医院抗震加固方面的情况,却缺乏全面而充分的了解。医院抗震加固是由地方政府统一安排,还是由医院“自查自纠”,是由财政拨款,还是依靠医院的自收自支?这些情况都需要有关方面,统一汇总,并向公众说明。
当然,不排除有些地方已经拨付了很多资金,用于医院、商场甚至居民楼的抗震加固。如果是这样,就更应该向公众说明了。既然地方政府做了民生实事,就该告诉当地民众,这是好事。另外,民众知道政府做了哪些工作,自然也就不会焦虑和担心了。
这也说明,“要把学校和医院建成最安全、最牢固、群众最放心的建筑”,不只是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埋头苦干,相关抗震加固工程的信息也要公开、透明。一个地方的学校和医院,无论建设得多么坚固、牢靠,都应该详细地告诉当地的民众,老百姓对这些工程了解、知情,才会放心。
与此相关的则是,各地或许更应该着手建立有关工程信息披露和公开的制度及平台。在相关建筑上要在醒目位置明确标示抗震级别、加固工程的施工单位、责任人、项目经费等信息,这些信息也应该在专门的网络平台上汇总和公开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既方便民众了解相关信息,同时,也便于民众监督,有利于保障这些抗震加固工程的质量。当然,如果这样的机制能够运行正常,也许抗震加固工程中厚此薄彼的现象就不会发生。